珠海市推动乡村建设改革,要求施工工匠持证上岗,确保农房建设质量和风貌提升。通过统一培训和考核,工匠们提升技能,从而促进乡村建设的安全与美观。新规还注重传统村落和海岛乡村风貌的保护,助力乡村宜居宜业。

斗门排山村的一位施工师傅陈润宜参加了珠海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组织的“百千万工程”乡村建设工匠免费培训班。他在培训结束并通过考核后,将正式以“乡村建设工匠”的身份承接农村住房施工任务。这次培训不仅提高了工匠们的技能,还明确了他们在房屋施工质量和安全方面的责任。
《珠海经济特区乡村风貌提升条例》已于6月1日起施行,这是国内首部专门为乡村风貌提升作专项立法的地方性法规。该条例明确规定,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农村住房施工设计、质量验收和质量安全工作,实施乡村建设工匠制度。今后,扎根乡间的施工师傅要承接珠海农房建设项目,必须接受统一的乡村建设工匠培训,并经过考核取得合格证书。
珠海乡村建设的这一新规无疑为工匠们提供了一个更加专业化、规范化的平台。通过统一的培训和考核,工匠们不仅提升了技能,也增强了责任感。这对于提升农房建设质量和风貌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从长远来看,这一举措将推动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的整体提升。乡村不仅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更是无数家庭的生活寄托。工匠们素养越高,乡村才能建设得更美丽、更安全。珠海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刘苑平对工匠们寄予厚望,认为他们将成为提升农房建设质量安全的重要力量。新规的实施,使传统村落风貌保护和海岛乡村风貌管控有了法律保障,进一步推动了乡村宜居宜业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