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关注:
王健林7月连卖3座万达广场。从万达商管出售旗下多处万达广场,到珠海成为万达未来的业务重心,王健林的“瘦身”战略引发了业界关注。尽管获得了600亿融资,但万达的现金流问题依然没有彻底解决,资产出售仍在继续。本文将探讨万达这一策略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进入7月的第一周,王健林接连出售了3座万达广场。7月1日,烟台芝罘万达广场易主;7月2日,宜春万达广场的股东也发生了变更;7月4日,东莞厚街万达广场同样易主。自2023年以来,万达商管已经卖出了至少26座万达广场。与此同时,万达总部可能搬迁至珠海的传闻再次传开,尽管万达对此进行了澄清,但南下征战的传言依然不断。
尽管万达今年4月获得了600亿的“续命钱”,王健林和王思聪也重回富豪榜前十,但万达商管的资金压力依旧很大。频繁出售资产也是为了缓解这些压力。根据万达2024年一季度财报,公司目前货币资金只有124.81亿元,而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总计达971.41亿元。企业预警数据显示,万达商管存续的债券和美元债也面临巨大压力。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万达商管不得不继续出售资产,引入保险公司和国企险资成为新的股东。
万达选择珠海作为商管业务的总部,可能是因为珠海的区位优势和政策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鼓励类产业目录》中,“综合体验型购物中心运营”名列其中,这也为万达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珠海万达商管已经递交了四次港交所的招股书,尽管轻资产运营模式可以减少资本开支,但实际操作中仍面临不少困难。太盟投资的筹资进展也影响了万达的轻资产转型之路。
万达近年来的频繁动作,无疑给市场带来了不少震荡。王健林的战略调整虽然短期内带来了资金,但长期来看,万达能否顺利转型仍是未知数。轻资产模式固然能够减少资金压力,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但在现阶段,万达的现金流问题依然严峻,短期内还需要通过出售资产来解决燃眉之急。
同时,万达选择珠海作为商管业务总部也是一个有远见的决策。珠海的区位和政策优势,为万达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然而,频繁的资产出售也让人质疑万达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稳定性。为了保持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万达需要在轻资产战略和现金流问题之间找到平衡点。
总体来看,万达的战略调整虽然有其合理性,但仍需谨慎操作。在未来的发展中,如何在轻资产模式下保持企业的健康运营,如何解决现金流和债务问题,将是万达必须面对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