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交通规划中期成果出炉 聚焦西部“出行难?

珠海特区报  2016-07-22 09:49

[摘要] 构建一个和珠海西部宜居宜业生态新区定位相匹配的“以人为本宜居生态的一体化综合交通系统”。

近日,《珠海西部中心城区综合交通策略与规划》中期成果出炉,引起了市民对西部新区新交通的期待。

这份由新加坡城市交通国际及其中国合作伙伴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共同编制的规划,全面引入新加坡成功经验和理念,在248平方公里西部中心城区着力打造全覆盖公交体系,未来绿色交通分担率80%,市民步行5内即可到达公交站点、城市物流3内送达,末端交通系统无缝衔接。终目标是构建一个和珠海西部宜居宜业生态新区定位相匹配的“以人为本宜居生态的一体化综合交通系统”。

西部出行之“痛”:摩托车出行高达35%

《珠海西部中心城区综合交通策略与规划》描绘的绿色交通令斗门市民杨先生十分激动:因为工作原因,刚刚大学毕业的他从市区搬到斗门镇居住,出行的不便,迫使他首先凑钱买了一辆小汽车;而杨先生的同事因为经常要下乡,不得不学会了开摩托。

如果以正在建设的双湖路为核心,西部中心城区距离香洲不过25公里长的距离。然而如果市民选择乘坐公交车到香洲,答案是至少需要70才能抵达。

实际上,由于内部道路联系通道不足,目前主要依靠湖心路,内部次干路、支路网络不成体系,西部中心城区同时缺乏完善的公交网络和良好的公交服务。“日晒雨淋”已经是许多西部地区居民习惯的出行方式。

数据显示,在西部建成区,300米公交覆盖率目前仅为57%,公交使用率低。珠海市居民东西区出行特征在公交、摩托车、出租车等交通方式呈现明显差异。西部地区公交车不足5%,出租车不足1%,而摩托车高达35%。35%的西部居民出行要靠摩托车,可谓“出行难”。

西部地区面临从城镇模式发展为城市模式的挑战,城市交通也处于转型和重塑的关键期。

2015年11月26日,《珠海西部生态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5-2030)》获批,西部生态新区上升为省级战略,建成国际宜居城市的示范新区。

面积248平方公里西部中心城区就是广东省战略性生态新区的核心区。珠海市西部城区开发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西部中心城区作为珠海市建设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重要发力点,将建设为珠海城市副中心,与东部城区共同打造珠海强中心。“在此背景下,构建高竞争力的综合交通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数字显示,“十二五”期间,西部地区建设用地开发是东部的2.4倍,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大部分集中在西部中心城区。

该负责人表示,未来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中心城区仍将是珠海市开发建设的重点,如何保持交通发展与土地开发建设的匹配度,支撑城市快速发展,至关重要。

西部出行之“变”:引导绿色交通转型

对新加坡城市交通国际罗兆广院长来讲,感受颇深的是在新加坡,大部分市民都乘公共交通上下班或者出门办事,地铁、巴士、一体化空调枢纽,连接小区建筑以及交通枢纽和周边建筑的“有盖廊道”、步行过街设施等等交通方式组合串联在一起,“即使大雨倾盆,身上也不会被淋湿”。

罗兆广期待把新加坡以人为本公交优先的理念落实到珠海西部。“我们的目标是希望西部中心城区能打造一个不依赖小汽车的出行方式,也就是‘门对门’便捷出行的,以绿色交通为主导的,以人为本的一体化的综合交通系统。”

“门对门”指的是全程从出门到去到目的地,能有便捷、安全、舒适交通系统,并且这个交通系统是以公交、自行车、步行为主导的不依赖小汽车的出行,即便处于高峰期也不会拥堵。“只有让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变得越来越强,把公交作为出行,达到公交全覆盖,才能为出行带来便捷。”

借鉴新加坡等先进城市的成功经验,《珠海西部中心城区综合交通策略与规划》将落实以人为本、绿色低碳、高效集约、公交优先等先进理念,优化、提升公交系统布局;优化道路网功能和布局,与空间和用地协调;加强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规划控制,切实推进TOD规划、建设和管理;提升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打造高品质、生态、宜居的交通环境。

其中的“优化”重点之一是对症下药。“目前摩托车在总出行方式中的分担率达到35%,小汽车发展迅猛,与之相比,现状公交设施却严重不足,公交出行仅占全方式的5%,远低于其他城市发展水平。”

为此,西部地区将大力扶持公交发展,构筑以公交为主体的绿色交通方式结构。规划将城际轨道、地铁、轨道交通以及快速公交(BRT)一体化考虑,统筹建设时序、枢纽场站,迅速提升西部中心城区公交出行条件和服务水平。

结合公交林荫大道,在2030年之前,打造80公里长的公交专用道,改善公交车辆运行条件,提高公交运行速度,提升公交吸引力。

珠海市西部城区开发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规划的完善和实施将推动西部中心城区实现“五大突破”,即:运输方式从分散转向综合高效,出行结构从个体机动为主转向公共交通和绿色交通主导,交通服务从满足需求转向优质服务,交通排放从高耗低效转向低碳环保,交通发展从粗放型转向精细集约型。

优化亮点

亮点1

公交林荫大道 2030年达到80公里

改善公交车辆运行条件、提升公交吸引力,西部中心城区将建设“公交林荫大道”,按照规划,2030年,西部中心城区公交林荫大道达到80公里。

根据国际宜居城市经验, 西部中心城区的“公交林荫大道”与公交专用道、轨道、BRT走廊结合一致,具备良好、安全和连续性的步行、交互空间,与公交站点、自行车、步行无缝衔接,车速限制在50——60km/h,并且高绿化覆盖率

“新加坡城市建设注重的就是细节。”罗兆广认为,行人在出行途中能够萦绕在绿意盎然的氛围中,享受舒适、惬意的道路环境。公交林荫大道通过搭建有盖廊道、完善过街设施等方式与自行车道、行人道等衔接,保障了人们出行的安全性和连续性,关注到了人对于舒适环境的需求,体现了交通综合规划以人为本的理念。

亮点2

步行更舒适 公交站200米内将建有盖廊道

据介绍,在倡导以人为本的新加坡,随处可见遮风挡雨的风雨连廊,新加坡计划2018年建成200公里长的有盖廊道,目前已建成50公里。

“有盖廊道将包括地铁站、轻轨站、巴士换乘站、主要巴士站在内的交通枢纽点与附近如学校、购物中心住宅小区等设施相连接。避风避雨避晒,营造了‘后一公里’的舒适环境。”

目前珠海西部300米公交停靠站覆盖率为57%,500米覆盖率为74%,大部分公交停靠站为简易的停靠站,乘客要忍受日晒雨淋。

为此,有盖廊道建设规划分三期进行:近期,将综合交通枢纽、地铁站与400米半径范围内,轨道站、公交换乘站与200米半径范围内的交通发生吸引点相连接,如学校、医疗机构、文体设施、办公楼住宅小区

中期,将地铁站点、轨道站点与200米半径范围内利用率高的巴士站点相连,实现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的无缝衔接。

远期,将利用率高的巴士站点与200米半径范围内的交通发生吸引点相连接。

亮点3

无缝衔接 打造十大一体化空调公交枢纽

结合地铁、轨道、城际和公交换乘站,西部中心城区将打造十大一体化空调公交枢纽站,并依托枢纽站进行规划16个TOD重点发展区,其中着重打造金湾示范综合枢纽和TOD示范区。一体化空调公交枢纽不但实现多种交通模式的无缝衔接,更可实现交通和土地的一体化,公交系统与商业、居住和社区设施的有机结合,满足日常公交出行和生活上的便利,大大减少对小汽车的依赖。

亮点4

自行车系统 打造3公里超级生态廊道

以城市道路为依托,西部中心城区计划建立与城市土地利用相协调的自行车主要廊道、连通道,结合山水格局、公园、绿地等形成“绿道”体系,打造结构清晰、功能明确,具有良好连续性、安全性和可达性的自行车道路网络系统,未来将形成“十二横七纵”的自行车主要廊道,规划城市绿道251公里,社区绿道239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在城市绿道建设过程中,规划提出要打造3公里长的超级生态廊道(有盖快速绿道)示范走廊,建设为集绿色、生态、宜居、智能、人文于一体的示范性亮点工程。据悉,超级生态走廊将沿双湖路西侧支路设置,将串联金湾核心区、红旗次中心与沿线居住区。

此外,珠海还将推进西部中心城区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与东部城区统筹,在全市范围内统借统还,在城市中心区及其周边地区布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点,2030年设置3000个租赁点,覆盖主要的轨道交通站、BRT站、主要公交站、大型小区和人流集中的公共建筑。

专家访谈

期待西部中心城区打造成中国绿色交通典范——专访新加坡城市交通国际院长罗兆广

在新加坡交通管理规划系统从业30多年,新加坡城市交通国际院长罗兆广深刻的体验就是“以人为本”现代化高效通畅无堵的出行体验。“即使我出门上班开会也无需驾车,全程公交出行,非常便捷”,而这,均得益于新加坡以人为本、规划先行、绿色低碳、高效集约、公交优先的先进城市管理理念。

经验:

公交 公共交通100%全覆盖

新加坡的交通系统从上世纪60年代一个落后小渔村脱胎换骨为现代化高效、通畅无堵、宜居生态的一体化交通系统。在新加坡,400米范围内公交覆盖率达100%,基本上凡是有人、有工作场所的地方,都有各类公共交通满足人的出行。

今天的新加坡即便处于高峰期也不会出现拥堵的情况,人们基本上不会依赖小汽车,公交系统全覆盖,基本能满足衣食住行的出行要求。新加坡的交通体系是一体化、无缝衔接,照顾到“门对门”的便捷出行。这包括“公里”和“后一公里”的出行,从细节上兼顾到人的出行需求,给人带来舒适和便捷。

“比如我去开会、做讲座、去上班,全程都使用公共交通完成,不需要驾车。即使大雨倾盆,也不会被雨淋湿。”

细节:

“门对门”出行 便捷舒适

罗兆广特别强调的是达到“门对门”的效果,要注重细节。需要打造“门对门”无缝衔接一体化的交通系统,让人们减少对小汽车的依赖。

“新加坡很注重细节,就是说从一扇门出来走到公交站,等公交车的过程还要经历换乘,去到目的地的公交站再到达目的地,是一个‘门对门’的过程,这过程中给人带来的便捷,需要注重细节,是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

比如,在“公里”,如何在下雨、烈日的情况下给人们带来便捷、安全?新加坡通过有盖廊道把住宅连接到地铁站、公交站,人们可以轻松抵达目的地。

在换乘的过程中,能不能做到零换乘或者是无缝衔接的程度?比如巴士与巴士、地铁与巴士之间在同一个屋檐下,处于空调的环境下实现换乘,这就是新加坡一体化的空调换乘枢纽,一体化的枢纽将结合商业、配套设施、住宅使更多的人能够充分的享受到便捷、舒适的环境。珠海也将引进这个概念,

当到达目的地站点,怎样能够在雨天、烈日的天气下顺利去到目的地,涉及到“后一公里”的概念。 罗兆广认为,以有盖廊道进行衔接,令整个出行过程中便捷、安全、连续、舒适。

期待:

落实规划 打造绿色出行的中国新模板

“西部中心城区现在人多的地方公交覆盖率高,但是人少的地方公交覆盖率就很低。此次交通规划大的亮点是希望西部中心城区能打造‘门对门’的,便捷出行的,以绿色交通为主导的,以人为本一体化的综合交通系统,吸引人们把使用公交车、自行车、步行的方式作为出行。”

罗兆广强调,西部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重在创新、突破,避免走其他城市的老路,出现污染拥堵等一系列城市病。“我们的规划强调以人为本、绿色交通,无缝衔接的互通交通等模式,为人们带来方便,尽量从根本上减少对小汽车的依赖。”

西部新区高起点开发建设,中心城区的综合交通体系也要避免走一般城市先堵后治的老路。目前西部中心城区已开发的建设用地48平方公里,未来建设用地将超过130平方公里,接近现在已开发的建设用地面积的3倍。未来空间广阔。

“我相信珠海通过落实西部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完全有能力将西部中心城区交通系统发展成为中国甚至是世界的城市典范,可以跟新加坡的媲美,甚至超越新加坡的交通系统。”

建议1:

大中运量公共交通是长远方向

目前西部地区的交通是平面化的交通,没有立体化的交通。常规公交不能满足人们对于快速、舒适、方便的需求。长远来说,西部地区需要建设地铁;近期而言,在地铁还没建成之前,主要通过公交林荫大道、BRT、轨道交通,大大的提高公共交通的速度,以及服务的质量。

建议2:

建设高密度的道路网络

应按照高速路、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五个级别构筑道路网络,在西部中心城区核心区特别强调建设高密度、小街区的路网体系。

要提前预留交通用地。如果缺少交通系统的支撑,土地开发不能获得大效益;同样,发展公交系统如果忽略开发土地,也不会带来客流量,公交系统不能正常地运营。因此,交通与土地应该有机结合,在细节上注重换乘枢纽建设、TOD的开发。

建议3:

引导市民绿色出行

西部地区摩托车出行率超过30%。摩托车的发展如果没有很好地引导,终的结果是摩托车转换成小汽车,产生拥堵问题,形成城市病。因此,政府要引导人们转变出行方式,短距离的出行,提倡步行、使用自行车出行,中长距离的出行提倡使用公交系统。

“引导人们转变出行方式,绿色出行,必须打造一体化、无缝衔接、便捷、舒适、门对门,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系统,使得人们减少需要或者不再需要使用摩托车出行。”

为此,罗兆广建议加快公交系统的建设,大力提升公交服务,比如地铁、BRT、公交林荫大道、有盖廊道、换乘枢纽等等,让人们获得优质的服务,享受良好的环境。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珠海房天下官微

有专业有态度有房源有优惠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