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负责海澄村垃圾分类项目的广东惜福环保科技公司负责人介绍,去年12月启动垃圾分类时,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愿意将垃圾分类投放,而现在,85%的居民都做到了。
农村,垃圾分类?接到采访任务,记者反应是在心里打了问号。毕竟,城市居民通常卫生习惯相对农村较好,城区的垃圾分类也没真做到呢。不过,15日海澄村一行,的确让人大开眼界:海澄村不仅实现了垃圾分类,还能把垃圾变成肥料,终需要送去集中焚烧或填埋的垃圾只有三分之一。
阳光下的海澄村,安静,而且格外洁净。村内的屋头龙水库建有1200米的健身步道,水面和步道一样,格外洁净。同行的记者甚至开始打探这里的房租,表示想住在这里。
负责海澄村垃圾分类项目的广东惜福环保科技公司负责人介绍,去年12月启动垃圾分类时,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愿意将垃圾分类投放,而现在,85%的居民都做到了。
用条码管理垃圾成渐习惯
海澄村的垃圾分类试点,从村委所在地的田心村开始。在村委楼旁边,有一面很大的橱窗,是惜福公司、当时叫“柯林公司”展示垃圾分类工作模式的地方,里面有给居民的一封信,有垃圾分类处理的流程,特别的,是一份“田心村居民垃圾分类‘环境友好家庭’积分表”,里面对200多户居民逐一给出评价,垃圾分类“合格”或者“不合格”。
惜福公司是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到海澄村的。其负责人告诉记者,项目启动前,村里开了村民大会,公司员工挨家挨户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但今年初时,还主要靠村干部等骨干带动,毕竟,太多年的习惯,改起来挺难。
不过,惜福公司有很多办法。记者在田心村看到,两层楼的垃圾分类站旁,有非常醒目的宣传栏,标题是“美丽家园从垃圾分类开始”,从中可以一眼看出4种颜色垃圾箱的不同功能,还提醒大家要记得,垃圾“能卖拿去卖”、“有害单独放”、“干湿要分开”。
垃圾箱旁边就是惜福公司的“便民回收点”,但凡可以回收的,公司按市场价给付村民。大件的东西,村民还可以让他们上门来取。
惜福公司向海澄村派出了26个工作人员,其中单是管理监督垃圾分类,就有8个专职人员。一开始他们就守在每个垃圾分类投放点上,对村民拿来的垃圾开袋检查,看是否分类正确,并记录在案。事先,公司已经向每家每户发放了不同颜色的小垃圾桶,还有打印的条形码,居民投放前将条形码贴到垃圾袋上,这样事后也可以知道是谁家的垃圾。
好在海澄村居民一向很爱干净,因为紧挨着珠海机场,海澄村几乎是珠海早的省卫生村。惜福公司进来后,又把村里所有的死角都打扫干净,令村民颇有好感。垃圾分类之后,餐厨垃圾被变成肥料,垃圾箱不再发出难闻的气味,垃圾量也大减,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心甘情愿地开始了垃圾分类。村长说,现在大家垃圾如果没分类就拿出来,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了。
变废为宝 每天减少垃圾7吨
在海澄村村民日常产生的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比例相对较大,约35%。而且,由于居民饮食结构的特点,这些厨余垃圾分量重、湿度大、残渣多、难处理,容易与其他垃圾混淆。
在海澄村的垃圾分类站,记者看到了一套专门处理餐厨垃圾的设备,是惜福公司与华南理工大学环境学院一起研发的。它可以自动提升垃圾箱,将餐厨垃圾翻倒进处理容器,然后送入很大的发酵桶。5天一次,工作人员打开发酵桶,里面是达标的肥料。因为有专门的除臭系统,整个处理过程,周边的人感觉不到异味。
据悉,以往市面上的同类设备处理一吨垃圾耗电1000度,“萝卜做成肉价钱”,而海澄村的新设备处理同样一吨垃圾,耗电低于50度,回到了“萝卜价”。而且,这些有机肥是达标的,很快可以获批,进入市场去卖。
目前,海澄村的村民可随意自取这些肥料。公司方面表示,即使今后可以上市卖了,也会留一部分,来奖励那些“垃圾分类”分得好的居民。
餐厨垃圾之外,玻璃、塑料、纸品、布料、泡沫、木料等占不可堆肥垃圾的50%以上,但其中相当一部分可分类回收,真正不能回收利用的垃圾为30%左右,这部分垃圾由于没有被餐厨垃圾污染,体积小,比较干净,在填埋或者焚烧过程中,能大幅减少污染气体的产生。
据悉,海澄村日产生活垃圾约11吨,目前日处理餐厨垃圾约4吨,低附加值可回收物约3吨,其它垃圾、即不可回收的垃圾约4吨,也就是说,垃圾分类之后,海澄村每天垃圾减量约7吨,还可得垃圾堆肥600到800斤。
“省卫生村”覆盖率100%
其实整个金湾区的环境洁净度一直在全市领先,该区是首批“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区”,三灶镇是珠海早的国家卫生镇,红旗镇去年也通过了评审,在等待正式公告。
作为全市首批幸福村居创建单位,海澄村拥有一座村级垃圾中转站、15座密封式垃圾房,50个密封式塑料垃圾箱,一台新型垃圾压缩车,有一支22人的保洁队伍。
金湾区卫计局副局长曹晓丽告诉记者,目前金湾区辖下的21个村居共建设了122个垃圾房,污水处理系统全覆盖已经动工建设,目前海澄村、三板村、广发村、沙脊村的小型单独污水处理站已完成建设,居民生活污水经过处理站处理后,达到国标排放标准。
珠海健康主题公园也在金湾区,就在依山傍海的海澄村屋头龙水库。区卫计局投入15万元来建设,铺设了1200米的健康步道,沿步道设置了健康知识传播区、运动健身区以及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传播区等几大主题区域,安装了数十块健康告示牌,2014年8月建成开放以来,每天早上、傍晚,或者节假日,公园里到处是散步、慢跑、或享受亲子时光的村民。
记者注意到,洁净的道路边,海澄村还设有一些很特别的告示牌,使用广东话,比如,“我地村有公园,有栈道,有商业街,屋又靓,路又靓,山又靓,处处都咁靓”——对自己居住环境的喜悦之情简直要洋溢出来。 本报记者 蔚宁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