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 楼市快讯 > 正文

谁娇惯了“坐地起价”的考生家长?

燕赵都市报  2015-07-02 15:47

[摘要] 邓海建

邓海建

北大清华抢生源恶战持续发酵,由于两校之间对高分考生的拼抢,也引发了考生、家长一些“不正常”的做法。有招生组老师透露:一名考生家长得到北大承诺,可得2.5万元奖学金。然后以此向清华要价,得到4万元的许诺。又转头跟北大说,“清华承诺我们4万了,你们看着办”。如此循环往复,直到把孩子“卖出”一个满意的价格。(7月1日《华西都市报》)

家长坐地起价,严格来说,这几乎算不上是个道德问题。因为赐予家长“议价能力”的,恰恰是乱象丛生的招生市场。

一切都依规矩办,高分考生及家长哪会如此傲娇?2015年,因为“微博演义”,北大清华终于将由来已久的积怨,捅破到了台前。6月29日,教育部新闻办微博“微言教育”首次回应两校争抢生源一事,重申了高校招生工作中应遵守的纪律,称“不得在录取工作结束前以各种方式向考生违规承诺录取或以签订预录取协议、新生高额奖学金、入学后重新选择专业等方式恶性抢夺生源”。这个姿态,不过是2月份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的翻版。但令人忧心的是:这些重申和“通知”,真的有用吗?

当然,如果从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及未来观之,“家长坐地起价”的日子只怕还在后头。6月初发布的《2015高招调查报告》显示:以山东为例,2014年全省高考报名人数为63.6万人,尽管已经实现回升,但仍连续几年未能完成招生计划;河南也如此……不难预言,未来的考生争夺战将更为激烈:一是名校掐尖抢高分生,以此捍卫圈内地位及政策资源的话语权;二是普通高校饥不择食,使出浑身解数疲于应付生存危机。毕竟,大学越来越大,一旦“空城”,别说高校,只怕地方行政部门也兜不起。

不管承认与否,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买方市场”时代。此时,若是转型升级的方向传导失误,所有的压力可能都要集中到抢生源的终端环节— 因为这是省心省力、立竿见影的环节。于此而言,还是两个老道理: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要秉持十二分的警惕。如果规矩不够硬气,违规违法仅仅“罚酒三杯”,破窗效应之下难免有失控之虞。另一方面,在中国高等教育全面深改的路上,高校要有自觉作为,如果还是抽一鞭子走几步,千校一面之后,掐尖战、生源战,注定避无可避、免无可免。

高分考生家长不太正常的“议价能力”,不过是司空见惯的招生市场娇惯出来的恶果。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珠海房天下官微

有专业有态度有房源有优惠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